|
|
九寨沟、黄龙风景区名胜区相邻的茂县、汶川一带,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。当地主要生活着藏、羌两个民族,而以羌族人数为最多。景区中,藏族质朴的木板房、羌族形态独特的碉楼散步在青山碧水之间,已成为九寨沟、黄龙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地民众朴实热情,十分好客。游客在征得主人同意后,可到藏羌人家中作客——出于礼貌,事先准备一点粮果给少数发言辞 的小朋友,您将受到欢迎。藏民帐篷中间是一个火塘,主客入内,围着火塘而坐。酥油茶是藏民主要食品之一。
藏族同胞的隆达、经幡、水转经为冬日的九寨沟增添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,游人在享受九寨沟冬趣的同时,不妨到藏家去作客,喝一口香喷喷的热奶茶,咂一口醇香清爽的青稞酒,再欣赏一下藏羌民族歌舞,消尽寒意,消尽忧愁。
至今,九寨沟人的衣食住行、婚丧嫁娶和生产方式等,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:精美的服饰,剽悍的腰刀,香醇的青稞酒、酥油茶,洁白的哈达,欢快的踢踏舞,稳健的二牛抬杠,是对生活的炽爱;遍地的玛尼堆,高耸的喇嘛塔,循环不息的转经轮,是对宗教的虔诚。
宝镱岩下的扎如寺,飞阁流丹,晨钟暮鼓,肃穆巍峨,是建于明末的藏传苯教寺院,每年的"良敏王清"和"麻孜庙会",神圣而隆重。在九寨沟周围,藏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,互相促进,共同繁荣:草地上英俊的骑手,清真寺膜拜的回民,岷江畔大禹的传人,咂酒与锅庄,碉楼与羌笛,一起谱写了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。
进入九寨沟,人们可见一些藏族群众或手执一个高约7厘米、圆径10厘米,两垂着小耳的嘛尼手轮,一边不停地转动,一边念念有词,或来到嘛尼桶前,靛一转桶育经。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永世不停。原来,根据佛教教律,凡转动一次手轮或转桶,即当育经一遍。如育经千遍,可免罪孽,获得超度,因此有些虔诚的信徒,是在嘛尼手轮与嘛尼桶不停的转动中走完自己的一生。他们一边转桶摇轮,一边念念有词,总是"?嘛呢???"地反复呤育。这六个字,是藏传佛教六安真言的译音,它们概括了大乘佛教全部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,吟六字真言,被信徒们视为完满功德的途径。
|
|
|
献哈达 |
献“哈达”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。在西藏,婚丧节庆、迎来送往、拜会尊长、觐见佛像、送别远行等,都有献“哈达”的习惯。献“哈达”是对对方表示纯洁、诚心、忠诚、尊敬的意思。据说,藏民进了寺庙大门,先献一条哈达,然后参拜佛像,到各殿参观,随坐,到离别时,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,表示我人虽离去,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。
“哈达”是一种生丝织品,纺得稀松如网,也有用丝绸为料的。上品“哈达”织有莲花、宝瓶、伞盖、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。哈达的质料,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,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,只要能表达主人的—片良好祝愿就行了。哈达的长短不一,长者 l至2丈,短者3至5尺。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、吉利,所以,哈达—‘般是白色的。此外,还有五彩哈达,颜色为蓝、白、黄、绿、红。蓝色表示蓝天,白色是白云,绿色是江河水,红色是空间护法神,黄色象征大地。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,是最珍贵的礼物。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。所以,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。
藏式木楼
九寨沟藏式木楼是一种石木结构的楼房,2至3层不等,立圆木为柱,四周砌石墙,墙上搭木铺木杆,再铺土夯紧。底层作畜圈,二层以上四周用木板围墙,各房间也用木板间隔,作客厅、经堂、厨房、卧室。各家房屋座向不一,房前屋后及寨前均立经幡。
这些藏式木楼外形美观,二层以上开大窗,设阳台。房屋内外雕镂精美,墙上、壁板上用五色颜料绘有各种花卉、鸟兽图案,门上贴狮、虎等动物图画,色彩鲜艳,花纹吉祥。
羌族碉楼
羌碉是为了保卫羌民,保卫羌乡羌寨而修建的,历尽千百年风雨不仅保存完好,至今仍然是羌族人生活的空间。
羌碉是在不绘图、不吊线、不搭架的情况下用泥土和石片信手砌成。规格有序,错落有致。羌碉外形有四、六、八角;内部或圆或方或多边;顶部为平顶;通体成锥体。
碉楼空间内外形态跟其分布地区直接相关,大致分为茂县、杂谷脑河下游、羌峰地区三类。茂县地区以黑虎、三龙、曲谷等乡为羌族碉楼最具原始特点地区,松潘县也可以看到一些。
|
|
|